伟大的抗美援朝
北京卫视《档案》栏目携手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防大学、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央档案馆等单位,倾力打造以“抗美援朝”战争为主题的系列节目《伟大的抗美援朝》。《伟大的抗美援朝》系列共分六集,将通过详实的历史文献、珍贵的历史画面,还原抗美援朝历史的真实场景,讲述战争中发生的英雄故事。在《伟大的抗美援朝》系列中,《档案》将以独有的讲述方式,独家珍贵的档案资料,全面解读抗美援朝战争所具有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节目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一重大决策为出发点,以权威、准确的史实为依据,全景式呈现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进程,在充分展现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无畏不怕牺牲取得胜利的同时,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这场以弱胜强较量的硝烟已散去半个多世纪的今天,《档案》将回望这段历史,带领观众重温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系列节目共分为六集,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全面考虑当时世界格局、国际政治和国家利益等多种因素下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确决策开始;到通过揭秘毛泽东的战略思考、军事思想和彭德怀指挥的志愿军以弱胜强的战略战术,展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爱国主义和牺牲精神;从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对新中国经济建设、发展与和平稳定的国内环境起到的推动作用,到表现出整个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对当时第三世界人民反帝反霸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的积极影响;通过六集的宏篇叙事,描绘出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图景,揭示了这场战争胜利后形成的全新的国际关系。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在最关键的那十八天中,做出了哪些鲜为人知的抉择?松骨峰战役、三炸水门桥以及“打不烂的钢铁运输线”等战斗中发生过哪些可歌可泣的故事?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影响究竟有多深远?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发生的一个又一个国际大事件又与抗美援朝胜利有着怎样的关系?
世界十大危险机场
世界十大危险机场第十位:美国圣地亚哥林德伯格机场启用时间:1928年8月16日危险因素:一天550架航班起降、空中交通拥挤、 靠近市中心林德伯格机场完美诠释了空中交通堵塞的原理,在交通高峰期,每天有550架飞机起降,不管你站在跑道的哪一端,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总能看到飞机在运行。机场跑道相对机场本身大小较短,而位于离跑道末端183米还有一个停车场。此外,因为地形原因,飞机触地前下降的地势要比平常高一点。对于飞行员来说,机场的条件确实带来不小的挑战。1978年9月, 太平洋西南航空182次航班,从萨克拉门托起飞并准备在林德伯格机场着陆,一架由实习生驾驶的塞纳斯突然抢道,导致两架飞机相撞。在这次事故中,一共有144人失去了生命。世界十大危险机场第九位:葡萄牙马德拉丰沙尔机场启用时间:1964年7月18日危险因素:周围地形、跑道延伸入海、紊流风马德拉丰沙尔国际机场建在山的对面,跑道从半山凿出,伸向海洋。因为海岸线边上就坐落着山脉,所以这里的风向多变,风势很强。跑道两端会刮起下降风,在着陆的时刻风向改变可能非常剧烈,当然也不要忘了空中乱飞的海鸟。鸟类、天气和位置都和这里的极端条件有关,不过在丰沙尔面临的最终挑战是跑道。最初的跑道只有1500米长,1977年,一架载着164名乘客和机组人员的葡萄牙航空727航班滑出跑道,机上131人于当天罹难。虽然后来跑道延伸至2700多米,但为了保证长度,它必须延伸进海里。世界十大危险机场第八位:美国伊沟韦尔郡机场启用时间:1947年9月14日危险因素:机场位于山谷、气不断在变化、高海拔韦尔机场是美国,甚至整个北半球最具挑战性的机场之一,它坐落在海拔4200多米的落基山脉中。飞越山区可能是所有飞行员所面临的最困难的挑战,因为行高度影响着飞机的性能,每上升300米,引擎就会失去3%的马力。飞进韦尔机场的危险之一,是它位于山谷,这限制了飞进机场时的水平运动,必须增加速度来弥补马力损失。天气状况的挑战也很大,在准备降落时天气预报非常好,而下降到半空中时,暴风雪或狂风可能突然袭来,将可见度降到最低。世界十大危险机场第七位:法国高雪维尔机场启用时间:1961年,危险因素:海拔2000米、建在滑雪跳台跑道上高雪维尔机场位于法国阿尔卑斯山脉之中,它榜上有名的原因是其短而剧烈起伏的跑道。高雪维尔的跑道一端是一个滑雪跳台,机场在近2000米海拔上,但是跑道仅有500多米长,而且这里的斜坡陡峭程度让人难以置信,倾斜度达到18.5度。这条跑道建于1961年,主要是服务于来这个偏远小镇度假的游客,由于周围几英里范围都没有平地,设计者只能在山腰凿出跑道,为富人们创造了一条极其危险的跑道。世界十大危险机场第六位:香港启德机场营运时间:1925-1998年危险因素:视觉棋盘着陆、着陆直接穿过市区建筑启德机场是视觉着陆机场,
味道天津 第一季
第1集   一次上好的宴席,需要的是餐前厨后的创意、新意、技艺、手艺。本次节目通过美食策划者马裕民、餐饮服务大师刘新田、厨师柴金梁、天津面点大师商洪芳等人对生活各方位一点一滴的体味和思索,讲述了他们对美食的真正感悟。这种感悟,便是餐前厨后的真谛。   第2集   城市的味道藏在街头巷尾之中,不起眼的小吃摊前。清晨的一套煎饼果子,给人带来的满足更胜过一次饕餮的盛宴。闲暇时的一碗面茶,让人喝出的是早已远去的儿时记忆。唯有对生活有着深深的感悟的人,才能做出最具生活味道的美食。浓浓的猪骨汤带来的是包子的美味,三年的陈酿带来的是独流醋的醇厚,独流河水的滋养带来的是焖鱼的鲜香。   第3集   地处九河下梢的天津东濒渤海,为在天津生活的人的餐桌上提供了丰富的河鲜海味,膏黄肉嫩的银鱼紫蟹使人们在滴水成冰的冬日感到些许满足,汉沽独有的八大馇的咸香滋味让初次品尝的人回味无穷。大神堂的渔民迎着天津每天的第一缕阳光驶向大海为人们打捞鲜美的海味,环境的变化让原味的海鲜越发稀少,唯有不竭泽而渔才能让河鲜海味常保最初的味道。   第4集   科教频道《中国人》推出六集高清系列纪录片《味道天津》,包括《餐前厨后》《巷风百味》《河鲜海味》《西风东韵》《茶余饭后》《玩物养志》,表达天津独特的饮食文化与生活。   第5集   号称江北第一虫的宁阳蛐蛐,每年都会吸引众多玩家奔赴宁阳,挨家挨户的去收购,这也为当地人们带来了不菲的收入。天津人善玩蛐蛐,在国内是很有名的,选养排斗每一个阶段都让玩家沉醉其中,疲热不侵。而传统天津蟋蟀罐的手艺,则以朴素而深邃的外形,细腻如同玉石的质感文明传承至今。在众多玩家眼中,玩蛐蛐不仅仅是茶余饭后的娱乐,更是一种人们寄托忧乐的生活态度。   第6集   中秋将至,精心喂养的蛐蛐已到当打之年。摆战场,称重量,玩家上场,裁判监督,整个斗蛐蛐的流程好不热闹。方寸之间的搏杀,带给人们精神上极大的享受。步入初冬,另一种鸣虫——蝈蝈的把玩也进入最佳时节。经过养虫人精心喂养45天后,优质的蝈蝈就成为玩家手中的挚爱。再配以精致的如同艺术品一般的葫芦,手握葫芦听虫鸣,正是玩家们心中最美好的享受。
VIP
味道中山
历时一年   寻觅30多个美食故事   在借鉴《舌尖上的中国》的基础上,宋璋提出围绕“一江”、“一山”、“一城”的主旨来创作《味道中山》,他解释,中山人喝的是西江水,地处五桂山,且中山这座城市有着独特的侨乡文化,有着明显的中外融合和南北融合,这些都是拍摄中山美食的依据。   经过将近一年的走访、拍摄和后期制作,整个创作团队找寻了30多个具有中山本土特色的美食并深挖其背后的文化故事,最终以《捕捞美味》、《山林食谱》、《诱惑早餐》、《季节味道》、《天地农家》、《鱼米之乡》六个分主题制作了《味道中山》这部纪录片。“在拍摄时,我们要等花开,等结果,等捕捞季节……”宋璋表示,因为广东人强调不时不食,因此在拍摄时,“等待”是司空见惯的。   绯红色的荼薇花酒、碧绿色的苏家祠通菜、韧性十足的栾樨饼、肥美的黄圃腊味……昨天下午,记者看到了本部纪录片其中一集《季节味道》,该集以一年四季为时间轴,介绍了中山不同镇区的居民制作的时令美食。记者注意到,《味道中山》关注的焦点是百姓真实的生活和没加渲染的普通故事,让观众通过镜头的语言了解中山的乡野以及蕴藏在美食背后的家庭、文化故事。   据悉,这部纪录片在去年10月在中山电视公共频道首播后反响热烈,目前,创作团队正在筹划拍摄第二季,并将与珠三角多地电视台联动拍摄,目的是希望让纪录片的视野更广阔,不仅着眼于中山的本土美食,还将把目光聚焦在岭南的味道上。
VIP
村小的孩子
本片为独立纪录片导演蒋能杰留守儿童三部曲的第二部,另外两部分别为《路》和《加一》,蒋能杰致力于用影像关注社会,用镜头呼吁更多人关注留守儿童,重视乡村教育。 (有意观看高清版的,可联系本人微信:1714371600 (QQ)   本片荣获第三届 凤凰视频纪录片大奖 最佳纪录长片奖、法兰克福影展 一等奖。   2009年:首次走进村小,镜头记录临时学校的22个学生(其中17个为   留守儿童),同时关注村小艰难申请重建。   2010年:重建后的村小调来张老师教两个班,代课十几年的张老师老   为转正问题烦心和奔波,跟拍的留守儿童的学习、心理、生活也面临   着种种问题。   2011年:代课的 张老师因种种不满,已离开村小,跟拍的孩子们面临   的问题愈加严重。   2012年:由于媒体的力量,村小的物质条件有所改变,但好像无力改   善更多。   2013年:留守儿童生活看是没什么变化,其实在悄悄变化着。   2014年:又是一年春节,而跟拍的留守儿童家庭 …… 。   2009: First glance at the village school, in which the lives of 22 students including 17 left-behind children, together with the unsmooth application of the school’s reconstruction, were focused on.   2010: Teacher Zhang, a supply teacher with more than 10 years teaching experience, was assigned to the reconstructed school. While in charge of two classes, he was concerned about, and striving for the obtainment of permanent teaching status. Meanwhile, folks began to doubt on the quality of the school buildings, as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were facing numerous problems in life, study and emotion.   2011: Mr. Zhang left the school out of dissatisfaction. After he left, the problems those left-behind children were confronting with became more serious.   2012: Thanks to the media, the material condition of the village school began to turn around. However, it still had a long way to go.   2013: The situation of those left-behind children seems unchanged, but it turned out to get changed day by day.   2014:As another Spring Festival comes, what is going on in those left-behind families?
VIP
三十二
《三十二》是一部由郭柯导演,陈伟雄、陈妍希、Lucas Oliver Frost制作的一部以“慰安妇”为题材的纪录片。该片讲述了侵华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者韦绍兰老人和她的中日混血儿子罗善学的故事 [1]  。 《三十二》于2014年3月30日在美国正式上映,后于2014年11月11日在中国上映。2014年,《三十二》获得英国万像国际华语电影节最佳纪录片、滨海国际微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项  《三十二》试图走进一个“慰安妇”的内心世界,是一部纪录片。“慰安妇”这三个字,曾经在多少中国人心里被披上“中国耻辱”的外衣。曾几何时,又是多么敏感的一个词。多少人想揭,却不敢活生生揭开;多少人想拍,又怕打扰到她们的生活。这是一段疼痛的历史,每个中国人心知肚明。  尘埃无足 轻重,所以无人留意,影片的第一个镜头便是飘落的尘埃,足足三十二秒,隐喻着我们的视角和态度,讲述这一段真实却“随风飘落”的故事……  荣誉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永久馆藏  2013中国纪录片学院奖-最佳摄影(蔡涛)  2014凤凰视频纪录片大奖-最佳纪录短片  2014英国万像国际华语电影节-最佳纪录片  2014滨海国际微电影节-最佳纪录片  2015中国民族题材纪录片回顾 展-特别奖  2015美国里士满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提名)  展映  中国电影导演协会  北京(国际)大学生影像展  马尼亚人权国际电影节  英国梅德韦视野电影节  美国纪录片电影节  广州国际纪录片节  《三十二》拍摄的主人公是广西的韦绍兰老人和她的儿子罗善学,1944年,日军发动企图打通日本本土经朝鲜半岛、中国大陆至新加坡总长约九千公里运输线的“一号作战”计划,并于同年入侵广西,占领荔浦。当时24岁的韦绍兰和1岁的孩子被抓进慰安所,度过几个月非人的折磨以后,她逃离魔窟回到了自己的家里,可是等待她却是未知的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