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浩劫第十四季
《空中浩劫 第十四季》是Cineflix公司制作的灾难纪录片节目。《空中浩劫》是一个由Cineflix公司制作的灾难纪录片节目,分别在国家地理频道及Discovery频道播出。此节目主要介绍1970年代黑匣子发明之后所发生的重大航空事故。《空中浩劫》一共有76集,以模拟演出的方式,分别以乘客、机师等不同人的视角,从一开始旅客登机、起飞,一直到事故发生、后续善后及调查为止,重现整个过程。在片中穿插对于乘客及机师的访谈,另外也会访问空难调查人员、目击者等。取材以事故调查报告及相关新闻报道为主;若因调查单位不公开报告以致无法取得事故调查报告时,则会征询相关专家的说法以拼凑出全貌。 《空中浩劫》第十四季于2014年播出,本季共包括10集。这是一部加拿大纪录片电视系列节目,以重现真实的空难事件为主题,通过调查和分析这些事件,揭示事故的原因和教训,以改进空中安全。本季介绍了多起空难事件,包括俄罗斯的一次坠毁事故,一架波音737飞机在印尼坠毁的事件,以及一架航班在美国上空经历了数小时的可怕飞行事件等等。每一集的内容都详细介绍了事件的经过和调查的过程,让观众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并通过改进安全措施来防止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空中浩劫》系列节目以其详实的调查和还原事件的方式,深受观众喜爱。本季的制作依旧保持了高水准的制作质量,为观众呈现了一系列紧张刺激的事件。同时,本季也强调了安全的重要性,为观众提供了有关航空安全的重要信息。
我是拳王阿里
《我是拳王阿里》(I Am Ali)是一部于2014年上映的纪录片电影,由克莱尔·刘因斯(Clare Lewins)执导和编剧。 这部电影以传奇拳击手穆罕默德·阿里(Muhammad Ali)为主题,通过亲友和家人的访谈、珍贵的家庭录像以及阿里自己的音频日记,展示了这位拳击巨星独特而真实的一面。 《我是拳王阿里》深入探索了阿里作为运动员和人物的生活和成就。电影展示了他在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时刻,包括他与乔·弗雷泽(Joe Frazier)和乔治·福尔曼(George Foreman)的传奇对决,以及他的荣誉和奖项。 同时,电影还展现了阿里作为一个家庭人的一面。他与妻子贝莉和子女们之间的深情关系和互动,以及他对家庭价值的珍视和坚守。通过这些独特的镜头和回忆,观众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阿里的个人生活和家庭动态。 《我是拳王阿里》是一部既感人又震撼人心的纪录片,它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这位拳击传奇的人性和影响力。电影通过深入访谈和珍贵的档案素材,向观众们呈现了一个多面而真实的阿里形象,同时也探讨了拳击运动和社会历史的重要主题。 这部111分钟的电影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好评,被誉为一部扣人心弦的纪录片。它不仅向观众们展示了阿里的非凡成就和勇气,还呈现了他作为一个普通人和家庭人的真实一面。《我是拳王阿里》是一部必看的影片,不仅适合拳击爱好者,也适合对人物传记和历史感兴趣的观众们。
曼尼
菲律宾拳王曼尼·帕奎奥的传记纪录片《曼尼》,讲述帕奎奥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从忍饥挨饿的贫穷少年,成长为有史以来最受爱戴、最受尊敬运动员之一的心路历程。奥斯卡提名获得者连姆·尼森出任旁白。   初次走上菲律宾的拳台时,帕奎奥16岁,98磅,打拳只是为了赢得奖金供家人生活。二十多年后的今天,他八次加冕世界冠军,拳赛能让整个菲律宾万人空巷,屏息观赏。他的家庭生活同样幸福美满,还在政坛崭露头角,既是为了人民福祉不懈努力地国会议员,也是全球闻名的励志偶像。   这部纪录片从2010年开始拍摄,2013年杀青。将1200小时的素材剪辑成不到120分钟的成片,其中包括演员马克·沃尔伯格,《吉米鸡毛秀》主持人吉米·坎摩尔、以及墨西哥拳王奥斯卡·德·拉·霍亚等名人的访谈,以及帕奎奥首度公开的家庭影像。家人、好友、训练师、体能师和经纪人,将揭秘帕奎奥所面对的考验和所取得的成就。   曼尼·帕奎奥是菲律宾职业拳手及政治家。他曾八次加冕拳击世界冠军,是全球唯一在八个不同重量级别中分别获得冠军的拳手。他的拳赛出票量创下全美纪录,还有超过八百万付费收看用户。他被全美拳击作家协会(Boxing Writers Association of America,简称BWAA)、世界拳击理事会(World Boxing Council,简称WBC),以及世界拳击组织(World Boxing Organization,简称WBO)选为千禧年代最佳拳手,于2006、2008及2009年三度荣膺《拳击》杂志(The Ring)及BWAA联合评选的年度最佳拳手,于2009和2011年两度获得ESPY体育奖最佳拳手。拳台之下,帕奎奥涉猎电影、音乐和政治,2010年5月,当选菲律宾国会众议院议员,2013年又二度当选。
克拉拉傳
《克拉拉傳》,克拉拉是德國第一位化學女博士,嫁給的丈夫弗裡茨哈珀是德國著名的化學家,氮肥之父一戰化學戰之父。因為氮肥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但因為研製了N多化學武器被詬病,後來也由於他猶太人身份被德國驅逐,一些親人也死于他發明的化學武器。這是他第一任妻子的傳記片,或者代表他曾經有過的良知,良知死去了,片中的兒子後來也死於自殺。女主演的不錯,是《我們的父輩》裡那位女演員。 克拉拉·伊默瓦尔 (Clara Immerwahr) 和她的丈夫弗里茨·哈伯 (Fritz Haber) 都是年轻而有天赋的化学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们在民族主义德国争取承认的斗争导致了第一批化学武器的开发和使用。 克拉拉·伊默瓦尔(Clara Immerwahr,1870-1915)是中欧第一位学习自然科学的女性。作为一个年轻的女孩,她遇到了正在学习化学的弗里茨·哈伯。他们希望一起为人类的利益进行研究。经过长时间的分居——他们在不同的研究地点工作——他们结婚了,弗里茨在卡尔斯鲁厄得到了一份教授的工作。克拉拉也被允许在那里进行研究。但她那个时代的习俗和规则却对她不利。她只被允许无偿“参与”,而弗里茨则越来越成为沙文主义者。然后他们发明了“从空气中合成氨”。然而,他对克拉拉的合作保持沉默。氨是化肥和炸药的主要原料。弗里茨·哈伯的发明让德意志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将其用作毒气,
地球之盐
《地球之盐》是由维姆·文德斯执导的纪录片,塞巴斯蒂昂·萨尔加多和维姆·文德斯出演,于2014年10月15日在法国上映。 该片展示了巴西纪实摄影师塞巴斯蒂昂·萨尔加多用相机捕捉到的惊人摄影作品,以及他对自己作品的阐释和解读,带领人们一起走进这位摄影师的传奇人生 [1]  。 他的镜头是打开的心眼,在最细微处直视灵魂,看到巴西巨坑五万掏金者的集体面相,看到科威特油井冲天大火的真正英雄,看到非洲的死亡延续着生存。每次的拍摄方案都是经年的万里长征,是人神共舞,每次成果都引起巨大回响。合导的儿子伴着老爸远征,只见他用海象的视角,拍出但丁的地狱。再来到地球重病的现在,他重建了一座森林。云温达斯最心仪的传奇摄影师萨尔加多,就是大地之盐。获康城影展某种观点评审团特别奖,入围角逐奥斯卡最佳纪录片。 行走苦难拉丁美洲、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并点燃的油田大火、卢旺达大屠杀、埃塞俄比亚难民、波黑内战,摄影师塞巴斯蒂昂·萨尔加多这一众冲突题材照片,在给他带来巨大国际声誉同时,也制造着难以治愈的心灵创伤。塞巴斯蒂昂的儿子胡里亚诺跟随老爸探入西伯利亚萨哈共和国荒野和亚马逊丛林最后原始部落的高清晰影像,北极熊、海狮、海象、鲸鱼、海鸥、鳄鱼,成了取代尸体、饥饿、逃难、悲伤的黑白照片。 1997年,第三次的卢旺达拍摄项目,让他进入图西族躲藏的刚果丛林,目睹了数万难民被东赶西撵却依然逃不脱死亡命运后,塞巴斯蒂昂终于在苦难面前受够了。他回到从小长大的艾莫雷斯地区,以自己还算不错的积蓄和影响力,试图复原那个已被迅速起飞的经济搞到面目全非的故乡。树木种下了,物种复苏了。与此同时,摄影师的兴趣也开始转向活络着惊人生命力的地球不知名角落。32趟旅程,为这个曾在自己镜头下被千刀万剐的世界,重又制造出一个美丽的“创世纪”神话 [2]  。
吉米霍法之死
《吉米霍法之死》( Killing Jimmy Hoffa )是2014年Alan Bradley执导的电影。 这是一个纪录电影。前美国卡车司机工会领袖吉米•霍法在密歇根州的一个停车场神秘失踪,成为困扰美国人的一大谜团。有人推测他已被黑手党杀死,但是否真的如此,至今仍是一个谜。警方开展了长达四十年的大规模调查,确定了几百名嫌疑人,但本案的调查仍没有任何进展。在美国人心中,Hoffa既是英雄也是恶棍。他白手起家,成为全国最大公会的主席。就算身陷监狱,仍然受到运输公司Teamsters上下的尊敬和爱戴。由于肯尼迪总统阵营的反对,Hoffa的名字成为贪官的代名词,但其中真相扑朔迷离。Hoffa最辉煌的岁月正是美国经济和公会运动最鼎盛时期,他也曾参与过犯罪组织的活动。《吉米 霍法之死》第一次全面揭露事件首尾,通过全面的调查,寻找不为人知的线索和照片,揭开Hoffa之死的神秘面纱。 吉米·霍法的失踪是本世纪最大的罪行之一。尽管联邦政府进行了长达 4 年的大规模调查,调查了数百名嫌疑人,但人们只知道犯罪的大致轮廓。在美国神话中,霍法既是英雄,也是恶棍。他白手起家,管理着全国最大的工会,深受他所代表的普通卡车司机的爱戴,即使他在监狱服刑,他们也支持他担任工会主席。由于鲍比·肯尼迪发起的反对霍法的运动,霍法的名字成了腐败的代名词,但事实要复杂得多。霍法的辉煌岁月恰逢联邦运动和美国经济的黄金时代。他还陷入了有组织犯罪的马基雅维利世界。《杀死吉米霍法》首次讲述了整个故事,
三十二
《三十二》是一部由郭柯导演,陈伟雄、陈妍希、Lucas Oliver Frost制作的一部以“慰安妇”为题材的纪录片。该片讲述了侵华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者韦绍兰老人和她的中日混血儿子罗善学的故事 [1]  。 《三十二》于2014年3月30日在美国正式上映,后于2014年11月11日在中国上映。2014年,《三十二》获得英国万像国际华语电影节最佳纪录片、滨海国际微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项  《三十二》试图走进一个“慰安妇”的内心世界,是一部纪录片。“慰安妇”这三个字,曾经在多少中国人心里被披上“中国耻辱”的外衣。曾几何时,又是多么敏感的一个词。多少人想揭,却不敢活生生揭开;多少人想拍,又怕打扰到她们的生活。这是一段疼痛的历史,每个中国人心知肚明。  尘埃无足 轻重,所以无人留意,影片的第一个镜头便是飘落的尘埃,足足三十二秒,隐喻着我们的视角和态度,讲述这一段真实却“随风飘落”的故事……  荣誉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永久馆藏  2013中国纪录片学院奖-最佳摄影(蔡涛)  2014凤凰视频纪录片大奖-最佳纪录短片  2014英国万像国际华语电影节-最佳纪录片  2014滨海国际微电影节-最佳纪录片  2015中国民族题材纪录片回顾 展-特别奖  2015美国里士满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提名)  展映  中国电影导演协会  北京(国际)大学生影像展  马尼亚人权国际电影节  英国梅德韦视野电影节  美国纪录片电影节  广州国际纪录片节  《三十二》拍摄的主人公是广西的韦绍兰老人和她的儿子罗善学,1944年,日军发动企图打通日本本土经朝鲜半岛、中国大陆至新加坡总长约九千公里运输线的“一号作战”计划,并于同年入侵广西,占领荔浦。当时24岁的韦绍兰和1岁的孩子被抓进慰安所,度过几个月非人的折磨以后,她逃离魔窟回到了自己的家里,可是等待她却是未知的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