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者
《守护者》是一部七集的美国纪录片网络连续剧,探讨了1969 年修女凯瑟琳·塞斯尼克 (Catherine Cesnik) 被谋杀的悬案。塞斯尼克在巴尔的摩的大主教基奥女子高中 (Archbishop Keough High School)教英语和戏剧,她以前的学生认为,这起案件有一个封面在她怀疑高中的牧师A. Joseph Maskell对学生进行性虐待后,当局对她进行了调查。[1] [2]该剧由Ryan White执导2017 年在Netflix上发布。 [3] [4] [5] [《守护者》由瑞安·怀特(《审判八号提案》、《披头士女助理》)执导。这部精彩的7集纪录片讲述了巴尔的摩修女被害悬案和其中的恐怖秘密,以及她遇害后近50载仍挥之不去的痛楚。记录片从修女凯茜·切斯尼克的失踪事件展开,她是巴尔的摩一位备受喜爱的修女,也是天主教会高中的教师,她于1969年11月7日失踪。大约两个月后,人们发现了她的尸体,时至今日,她的遇害仍是一桩悬案。直到90年代,修女凯茜·切斯尼克曾经的一位学生(一位匿名“无名氏”的女性)说出了自己遭受高中牧师性虐待的可怕经历,这件案子才重新受到人们的关注。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该女子透露,在人们发现修女凯茜·切斯尼克的尸体之前,她曾被带到跟前接受警告“看看说别人坏话会有什么下场”。尽管有上述证据以及其他受害者和目击者的证词,但并没有人被追究责任,而且此事在巴尔的摩外鲜有报道。通过走访数十人,包括修女凯茜的朋友、亲戚、记者、政府官员和决心找出真相巴尔的摩市民,怀特拼凑出事件的大体,不仅涉及受人喜爱的天主教会学校老师之死,还牵涉到神职人员性虐待、被压抑的回忆以及政府和宗教机构,他说:“说得好听点是(政府和宗教机构)过去45年存在失职,说得难听点就是他们隐瞒了事实真相。”
十年,再见杨德昌
楊德昌導演離開我們十年了。「1982年,小野邀請甫留學歸國的楊德昌參與中影的《光陰的故事》拍攝計畫起,「楊德昌」這個名字便正式走入臺灣電影圈。1983年《海灘的一天》籌備期間,因楊德昌提出諸多反動體制的作法,中影幾乎下令停拍,最後談判前一天,他寫了一篇〈光陰的童話故事〉給小野,那是一個老米舖老闆夾在有幹勁的小學徒和捧鐵飯碗的老員工之間的故事,用此比喻改革舊體制之必要。楊德昌就是這樣一個人,在廿多年的創作歲月裡,用最大的熱忱與獨立精神,戮力達到創作的完美,一輩子都沉浸在電影的世界裡。「十年再見楊德昌」專題選映《光陰的故事》等多部經典作品,另邀請楊德昌的弟子們帶來早期創作,呈現他們因受楊德昌的啟發而走上電影之路。除了影片放映之外,吳乙峰導演專訪了柯一正、小野、余為彥、杜篤之、虞戡平、張震、陳湘琪、魏德聖、唐從聖、陳希聖、鴻鴻、姜秀瓊、王維明、陳駿霖等人,請他們談及和楊德昌當年的互動細節。以此紀念離開我們十年的楊德昌導演。1柯一正2余为彦3小野4王维明5**圣6虞戡平7陈俊霖8姜秀琼9鸿鸿10唐从圣11杜笃之12陈湘琪13陈博文14张震15魏德圣 这部影片以台湾著名导演杨德昌的生平及其电影作品为主线,通过他的亲友、学生和合作伙伴的回忆,以及保存下来的珍贵影像和音频资料,展现了他对电影的热爱和对台湾社会变迁的观察,同时也反映了台湾电影产业从兴起到辉煌再到衰落的历程。 影片以杨德昌的丧礼为开端,他的学生和亲友们在丧礼上讲述了他们与杨德昌的种种故事和回忆。随后,影片回到了杨德昌年轻时代的故事,揭示了他如何从一个普通的小市民成长为台湾电影的先锋。杨德昌凭借着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和刻画,以及对台湾社会底层人民的关注,创造了一系列具有社会意义的电影作品,如《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一一》等,他的电影风格深受欢迎,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热议。 影片还重点探讨了杨德昌在创作过程中的理念和方法。杨德昌常常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来描绘生活中的细微之处,他相信电影应该是“流动的戏剧”。他不断尝试新的拍摄方式和叙事结构,突破传统的电影语言,以独特的视角和风格展现了他对人性和社会矛盾的思考。影片通过对他的工作室和拍摄现场的采访,让观众近距离了解了他的创作过程和思考方式。 影片还交织着杨德昌生前的一些访谈和演讲,其中他谈到了自己对电影的热爱和执着,并分享了他的创作理念和对电影未来的展望。他认为电影是一种力量,可以改变人们的思想和观念,因此他一直致力于用电影来反映社会现实和批判社会问题。他的电影被誉为“台湾电影的先知”,他的坚持和努力为台湾电影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