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忽视的真相2
派拉蒙公司周五宣布曾获得第79届奥斯卡奖最佳纪录长片的《难以忽视的真相》续集《难以忽视的真相II》将于明年1月在圣丹斯电影节首映。《难以忽视的真相》导演戴维斯·古根海姆巧妙地把全球变暖的种种自然现象与戈尔先生的个人历史,以及他长期以来致力于警示和改善全球变暖现象的行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部具有强烈震撼力的纪录片。作为一名资深的环保主义者,戈尔先生在本片中用一个具有思考深度和令人注目的方式,向大家展示了大量有关全球变暖给人类带来巨大危害的无可争议的事实和信息。而在续集中,阿尔·戈尔将探讨全球变暖正在逐步扩大的问题,并提出目前拥有的解决方案。续集将于2017年1月在圣丹斯电影节上首映。圣丹斯电影节方面表示,影片将对保护环境变化起到重要作用。 《难以忽视的真相2》(An Inconvenient Sequel: Truth to Power)是一部由Bonni Cohen、Jon Shenk执导,阿尔·戈尔主演的纪录片。 2018年1月, 《难以忽视的真相2》第54届美国电影音响协会奖纪录片提名。 导演戴维斯·古根海姆巧妙地把全球变暖的种种自然现象与戈尔先生的个人历史,以及他长期以来致力于警示和改善全球变暖现象的行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部具有强烈震撼力的纪录片。作为一名资深的环保主义者,戈尔先生在本片中用一个具有思考深度和令人注目的方式,向大家展示了大量有关全球变暖给人类带来巨大危害的无可争议的事实和信息。而在续集中,阿尔·戈尔将探讨全球变暖正在逐步扩大的问题,并提出目前拥有的解决方案。 [1]
法拉利:不朽的竞速
《法拉利:不朽的竞速》是Daryl Goodrich执导,恩佐·法拉利、迈克·霍索恩、彼得·柯林斯以档案录像的方式出演的纪录片,该片于2017年10月29日在罗马电影节展映,2017年11月3日在英国上映。关于法拉利的纪录片。聚焦50年代在刀刃上争分夺秒的F1时代,真实记录了恩佐领导下的法拉利车队内部故事,法拉利车迷冬歇期不可多得的福利。 《法拉利:不朽的竞速》(Ferrari: Race to Immortality)是一部2017年上映的纪录片,由达里尔·史普鲁斯(Daryl Goodrich)执导。这部纪录片聚焦于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中期的法拉利车队,探索了这个传奇赛车品牌的辉煌历史和与之相关的人物故事。影片通过丰富的历史档案素材、珍贵的归档片段和许多与当时赛车界的知名人物的采访,呈现了那个时代的竞速风潮和法拉利车队的崛起。故事围绕着法拉利车队的主要车手们展开,包括胡安·曼努埃尔·方兹(Juan Manuel Fangio)、鲁道夫·卡拉奇奥拉(Rudolf Caracciola)和马克斯·雷特(Max Deletraz)等人。他们在赛场上不仅仅是竞争对手,还是激烈的对手和敬重的同行。影片展示了他们的勇气、技术和毅力,以及他们对于赛车界的巨大贡献。 《法拉利:不朽的竞速》不仅仅是一部赛车纪录片,它还深入探讨了当时赛车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这个时代是赛车运动的黄金时代,充满了危险、速度和激情,但也伴随着许多悲剧和挑战。影片通过展示那个时代的赛车场面、车手的生活和赛事的背后故事,带领观众回到了那个充满荣耀和危险的时代。 《法拉利:不朽的竞速》是一部为赛车迷和法拉利品牌爱好者而制作的精彩纪录片。它通过细致的制作和动人的故事,向观众展示了法拉利车队的传奇和对于赛车界的重要影响。这部纪录片让观众深入了解了赛车的历史和法拉利品牌的不朽魅力。无论是对于赛车运动的热爱还是对于人物故事的追寻,观众都能在《法拉利:不朽的竞速》中找到乐趣和启发。
坂本龙一:终曲
《坂本龙一:终曲》是由史蒂芬·野村·斯奇博执导的纪录电影,于2017年9月3日在威尼斯电影节上映 [1]  。 该片记录了日本作曲家、电影配乐师坂本龙一罹患喉癌前后五年的生活 [2]  。 这部关于日本顶级作曲家坂本龙一的纪录片,主要按照2012年到2017年的时间顺序,剪辑了坂本龙一30年前参与《末代皇帝》等电影以及40年前作为YMO乐队成员活动的宝贵片段。Coda在音乐术语中是,Coda是一个乐章最后的段落里强调终止效果的乐段。正如有着匠人精神的坂本龙一,愿将每部作品都当做生命中的最后一部进行创作。 2012年,坂本龙一来到3·11地震海啸灾区宫城县的一所高中,在体育馆弹奏一架经历过海啸、被海水浸泡过数日的钢琴时,琴键按下去就弹不上来。2017年3月,在发表的专辑《Async》中,坂本龙一用这架经历过海啸的钢琴的音色采样完成了部分音乐的制作。坂本龙一活跃在环保行动、政治抵抗行动中,他为森林保护、受灾地区青少年的音乐教育筹款,亲自为反核能发电、反集团自卫权修宪、反对修改宪法九条、冲绳美军基地等问题发声。他前往北极探听冰川融化的声音、前往非洲寻找人类共同的音乐,当然更多的时间,他还是呆在纽约的工作室里,收集着他认为可以回应时代与表达永恒的声音,并在这期间经历了癌症的治疗 [3-4]  。
北平以北
1949年以前,北京的地名是北平。“北平”这个地名随着新中国的诞生而成为历史,但位于北平以北的“平北”这个名词,却承载着浴血抗战英烈的壮举而历久弥新。八十多年前,内忧外患的中国狼烟四起,北平已放不下一张书桌。具有民族担当的中国共产党人组织北平学生抗日救亡。参加学运的骨干后来成为八路军知识分子团的骨干力量,为开辟平北抗日根据地血染长城内外。平北抗日根据地处于华北抗战最前沿,对平西抗日根据地起了“挡箭牌”的作用;并成为冀东抗日根据地的交通站及战略依托点,牵制、抗击了大量华北日伪军,对晋察冀乃至华北抗战的胜利都具有重要影响。该片讲述1938年至1945年间,八路军3次挺进平北,以及八路军中唯一的知识分子团----晋察冀挺进军第十团,以极大的牺牲与艰苦抗争开辟平北抗日根据地的故事。影片以主人公白乙化为代表的一二九学运骨干和以段苏权为代表工农红军,在民族危亡的时刻挺身而出,胸怀民族大义和家国担当,高举青春战旗,深入敌人的心脏虎口拔牙,依据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三大法宝,在平北建立基层人民政权、建立抗敌军分区司令部,带领平北人民英勇抗战。 《北平以北》是艾辛执导的纪录电影。讲述了1938年至1945年间,以主人公白乙化为代表的一二九学运骨干和以段苏权为代表工农红军,3次挺进平北,以极大的牺牲与艰苦抗争开辟平北抗日根据地的故事。 《北平以北》于2017年12月8日在中国上映。 1938年5月开始,为贯彻党中央部署支援冀东暴动,宋时轮、邓华支队途径平北并撒下革命火种,至1940年1月在延庆霹破石成立昌延联合县政府,八路军先后共3次挺进、开辟平北。平北红色政权建立后,在共产党独立领导下,平北地区军民坚忍不拔地同日本侵略者及其扶植的伪满洲、伪蒙疆、伪华北三个敌伪政权进行顽强的斗争,直至1945年平北军民解放张家口,取得平北抗战最终胜利。
四个春天
《四个春天》是一部由陆庆屹执导的家庭温情纪录片,以贵州独山话作为对白语言,于2017年12月30日在UCCA艺术放映首映, 于2018年7月23日在FIRST青年影展上映,于2019年1月4日在中国大陆上映。[1] 《四个春天》以2013至2016年的四个春天为时间节点,以15岁离家,在异乡漂泊多年的导演以自己南方小城里的父母为主角,在四年光阴里,以一己之力记录了他们的美丽日常。在如诗的乐活慢生活图景中,影像缓缓雕刻出一个幸福家庭近二十年的温柔变迁,以及他们如何以自己的方式面对流转的时间、人生的得失起落。[ 《四个春天》是一部以真实家庭生活为背景的纪录片。15岁离家,在异乡漂泊多年的导演以自己南方小城里的父母为主角,在四年光阴里,以一己之力记录了他们的美丽日常。在如诗的乐活慢生活图景中,影像缓缓雕刻出一个幸福家庭近二十年的温柔变迁,以及他们如何以自己的方式面对流转的时间、人生的得失起落。 《四个春天》是一部以家庭生活为背景的纪录片,亦是一部未映先热的口碑作品。导演以自己年逾古稀的父母为主要拍摄对象,朴素而真切地展现了他们在家乡小镇的生命状态,跟随摄影机,我们进入黔南地区的日常生活语境,也深入到导演父母在最普通的生活情境中营造出的奇迹般的生活中去,在劳作、歌唱、出游山野、探亲、丧葬、欢聚离别中读解生活与艺术的关系。无数客观而意外的细节,拼凑出一幅充满原始诗意的人间图景,让我们深陷于对时间这一永恒命题的感思之中。
最远的地方
这是人类最伟大的成就吗? 120 亿英里外的小型宇宙飞船正在离开我们的太阳系,进入深空。这是有史以来第一个这样做的人造物体。钚发生器在其心脏中慢慢死亡,在航海家号的光最终走出去之前,它可能会持续工作十年。但这艘小飞船将飞行数百万年,携带着金唱片的录音航海家号很可能会比人类和我们所有的创造物更长寿。它可能是唯一标记我们存在的东西。也许有一天,外星人会发现它并感到惊奇。航海家号的故事是一部人类成就、个人戏剧和几乎奇迹般的成功的史诗。于 1977 年秋天相隔 16 天发射,两个航海家号太空探测器克服了一切困难,经历了无数次有惊无险的事件,几乎 40 年后,他们继续跨越难以想象的距离传送革命性信息。凭借比... 《最远的地方》是一部讲述人类冒险探险的纪录片。影片记录了人类探险史上最重要的四次探险经历,包括了南极、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亚马逊雨林和深海。以下是对该电影的详细介绍。 第一个场景是南极。影片记录了南极冰川上无名探险家的探险历程。影片中,探险家面临了南极严寒、风暴等极端气候。他经历了防寒装备的损坏、食物短缺等问题,但最终在生死线上挣扎,成功地挑战了南极。 第二个场景是珠穆朗玛峰。影片记录了一场印度探险家鲁普雷的登山历程。他经历了高海拔、低温、氧气不足等多种极端条件,曾多次暴跌,但最终用自身的毅力和勇气一步步登顶珠穆朗玛峰,留下了新的探险历史。 第三个场景是亚马逊雨林。影片记录了美国探险家约翰·汉密尔顿的冒险。他在亚马逊河的源头多次参加过探险队伍。他和他的团队遭遇了丛林火灾、罕见的疾病、野兽袭击等,但他们仍然坚持逆流而上。最终,他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原始文明社区,并得到了新的发现和思想。 第四个场景是海底。影片记录了探险家詹姆斯·卡梅伦的深海探险之旅。他首次驾驶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单人潜艇深入海底,潜极而出。影片中,他的身体、船舱等经历了巨大的水压,他还经历了深海巨兽、废弃船只等的探索。 电影《最远的地方》中,四个表述出了人类的探险之路,讲述了人类在对自然的认识中所经历的艰辛与悲欢,展现出探险的重要性。从南极到珠峰,从亚马逊到海底,这四个场景呈现在我们面前,喚起了人们去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在这个发现全新有可能并发掘自身潜力得到改变的时代,这部电影的推出无疑掀起了一股新的探险热潮。
重返·狼群
《重返·狼群》是由四川重返狼群文化传媒和亦风飞扬文化传媒联合出品的纪录片,由亦风执导,李微漪、亦风主演。该片于2017年6月16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重返·狼群》讲述一名退役士兵洛根意外地卷入了一场信用卡盗刷案件,并被神秘组织追杀。他寻求帮助,找到曾经的战友们组成“狼群”行动小组,寻找真相并对抗最终敌人。在困难和危险中,他们不失勇气、顽强拼搏,并重新获得了自己作为军人的身份与荣耀。 该片讲述了一匹狼王遗孤“格林”从若尔盖草原被画家李微漪救回城市喂养,又因不适城市生活被带回草原最终重返狼群的传奇故事 [1]  。 美女画家李微漪在一次草原采风中意外收养了狼王遗孤,为其取名格林,并带回成都喂养。但繁华的都市无法容纳一匹野性的草原狼,李微漪带着格林重返草原,一路追寻狼群的踪迹,历经严寒酷雪,终于目送它成功地重返狼群。 李微漪是一个生长在川西的女画家,在若尔盖草原写生时偶然救活了一只刚刚出生仅五天的小狼,从此开始了与狼共舞的生涯。她把小狼带回都市家中喂养,并为它起名“格林”。两个月后,格林狂野和嗥叫的狼性开始显现,同时也陷入自我确定的茫然和没有同伴的孤独,对人类的不设防更让它的都市生活危险丛生。李微漪决定带它回到草原,让它重返狼群 [2]
战争机器
《战争机器》改编自已故记者迈克尔·哈斯汀斯的畅销书《操纵者:阿富汗战争的可怕内幕》,影片将以黑色幽默的形式聚焦美国军工联合体。原著中的核心人物为以美国前任驻阿富汗美军最高指挥官斯坦利·麦克里斯特尔为原型的四星上将。据悉,布拉德·皮特将饰演该角色,他策划并发动了阿富汗战争。为了以全新方法赢得这场“不可能”的战争,将军与他的下属们可谓煞费苦心。他们一方面要主导国际联盟,掌控军事需求以及华盛顿的军事政策,还要满足媒体的报道需求,更要花费精力“管理战争”——要时时刻刻与身在战场中的人保持联系。 2009 年夏天,因在伊拉克的有效领导而闻名的四星格伦·麦克马洪将军被派往阿富汗准备战略评估,以便政府能够结束正在进行的战争。[3] [4]他被赋予了很大的自由来写这本书,唯一的条件是他不要求更多的部队。 麦克马洪和他的幕僚,特别是他的得力助手格雷格·普尔弗少将,一致相信战争能够获胜,并决定建议奥巴马总统授权增派 40,000 名士兵,以确保赫尔曼德省的安全,以稳定局势。国家。然而,国务卿通知麦克马洪,由于他要求增兵,而这种增兵与即将举行的选举不相容,麦克马洪的报告要等到阿富汗总统选举之后才会得到审查。 阿富汗国民军成员巴迪·巴西姆上尉作为阿富汗人民的“代表”加入麦克马洪的幕僚队伍。他穿着便服抵达,因为他不想穿装在包里的制服,因为担心有被杀的危险。与此同时,麦克马洪获悉,由于最近的选举中出现大规模选民舞弊,必须举行决选,从而进一步推迟了评估审查。麦克马洪厌倦了,秘密向《华盛顿邮报》泄露了这一评估,并组织了一次《60 分钟》的采访,采访中他透露,在过去 70 天内,他只获准与奥巴马总统会面一次。 作为回应,奥巴马宣布将向阿富汗派遣3万军队,但驻扎在该国的所有美军和联军部队将在18个月内撤离,这激怒了麦克马洪及其幕僚,因为他们向阿富汗塔利班传达了美国的阿富汗战略。为了集结他的战略所需的剩余 10,000 名士兵,麦克马洪和他的部下前往巴黎与其他联盟国家进行谈判。 在巴黎,麦克马洪得知总统在丹麦,并希望与他会面。驻阿富汗大使警告麦克马洪,他需要了解奥巴马总统的立场:如果麦克马洪继续激怒总统,他将因不服从而被解雇。然而,当麦克马洪登上空军一号时,总统只是与他握手,据说是因为时间限制。麦克马洪和他的工作人员在《滚石》杂志作家肖恩·卡伦的陪同下参加了纪念麦克马洪的晚宴,肖恩·卡伦打算为即将出版的期刊写一篇关于麦克马洪表演的专题报道。第二天,在他们的结婚纪念日晚宴上,麦克马洪的妻子珍妮质问他,他花了多少时间在国外作战,而不是与家人在一起。 在与麦克马洪的幕僚前往柏林继续谈判的途中,卡伦观察了他们“出国”时的行为,并得出结论认为,他们傲慢自大,似乎不太关心公众日益增长的认为战争代价高昂且无法获胜的看法,并且拥有文职领导权在蔑视中。在一次讨论其战略的会议上,麦克马洪遇到了一名批评战争和麦克马洪战略的德国官员。尽管如此,德国和法国都同意为麦克马洪计划中的代号为“莫什塔拉克行动”的攻势提供所需的部队,并得到阿富汗总统哈米德·卡尔扎伊的批准。 行动开始了,但很快就遇到了麻烦,几名平民被意外杀害。当麦克马洪与当地人举行公开会议,就这一事件道歉并解释美国是为了阿富汗人的利益而进行战争时,人群变得充满敌意,并要求麦克马洪和他的部队离开。 麦克马洪后来得知卡伦的文章已经发表,并意识到这篇文章描绘了他和他的幕僚公开反对总统并错误处理战争努力的负面形象。总统打电话给麦克马洪到华盛顿。麦克马洪知道自己将因自己的行为而被解雇,于是他回到华盛顿,后来找到了一份民事顾问的工作。 随后,卡伦思考了他的文章的后果,指出他希望麦克马洪的倒台最终说服政府停止入侵外国并结束阿富汗战争。相反,政府只是任命一位新将军来取代麦克马洪。
*
*